

400-9696-311 转1

400-9696-311 转2

400-9696-311 转3

400-9696-311 转4
ChiCTR1800017451
尚未开始
/
/
/
2018-07-30
/
/
焦虑性抑郁症
焦虑性抑郁症静息态皮层脑电不对称性偏移与注意异常的关系及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其的影响
焦虑性抑郁症静息态皮层脑电不对称性偏移与注意异常的关系及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其的影响
610207
本项目首先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测(点探测及有实时眼动记录的条件任务测验)对两者的注意异常进行探讨;接着,对两者静息态脑电不对称性偏移与注意异常的关系进行研究。 最后,因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能改变皮层兴奋性。所以拟通过对rTMS治疗后的AD再次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进一步了解皮层不对称性偏移、注意异常(偏向/泛化)与AD关系的同时,从rTMS改变皮层不对称性偏移进而影响注意异常的角度对其治疗抑郁症的机制做进一步探讨。
病例对照研究
基础科学研究
N/A
N/A
四川省科技厅基金项目(2018FZ0052)
/
20;25
/
2018-09-01
2019-04-30
/
(1) 静息态脑电不对称性偏移与注意异常(偏向/泛化)的关系 1.1患者筛选标准(每组20人) 1.1.1 焦虑性抑郁症:a.首发或停用抗抑郁药物治疗3个月以上的抑郁症患者;b.年龄18-55岁;c.民族:汉族;d.利手:右利手;e.符合DSM-Ⅴ关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f.智力水平: 韦氏智力测试成绩 >= 70;g.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分,且焦虑/躯体化症状维度≥7分; h. 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1.2非焦虑性抑郁症:a-f.同1.1.1a-f;g.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分,且焦虑/躯体化症状维度<7; h.同1.1.1h。 1.2正常人自愿者20人,筛选标准如下 纳入标准:a-d.同1.1.1b-d、f;e.社会功能完好(能正常上班、上学、非病退),具有完全行为能力及责任能力;f同1.1.1h。 (2)rTMS治疗对焦虑性抑郁症注意异常(偏向/泛化)的影响 2.1焦虑性抑郁症患者50人,筛选标准 纳入标准:充分了解经颅磁刺激的安全性和副作用(余同1.1.1)。 2.2正常自愿者20人,筛选标准如下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同1.2。;
登录查看(1)静息态脑电不对称性偏移与注意异常(偏向/泛化)的关系 1.1患者筛选标准(每组20人) 排除标准:a.具有心、肝、肾等严重躯体疾病和妊娠或哺乳期妇女;b.患有脑器质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c.艾滋病、梅毒患病史;d.长期酒精摄入史;e.伴有其他DSM-Ⅴ 轴Ⅰ、Ⅱ疾病者(如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物质相关障碍等);f.1年内接受过rTMS或电休克治疗的患者;g.有眼外伤史、眼球和眼外肌疾病史或近视高于400度;h.对检查不配合者。 1.2正常人自愿者20人,筛选标准如下 排除标准:a.疾病史(患有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Ⅴ 轴Ⅰ、Ⅱ的任何疾病;头颅外伤史);b.家族史:二系三代精神疾病家族史阳性者;c.治疗史(曾服用过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参与研究前一个月使用过苯二氮卓类或其他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六个月接受连续药物治疗);d-f.同1.1.4c、d、g。 (2)rTMS治疗对焦虑性抑郁症注意异常(偏向/泛化)的影响 2.1焦虑性抑郁症患者50人,筛选标准 排除标准:(同1.1)。 2.2正常自愿者20人,筛选标准如下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同1.2。;
登录查看四川大学
610207
药研网2025-10-10
医药观澜2025-10-10
研发客2025-10-10
药筛2025-10-10
医药笔记2025-10-10
正大天晴药业集团2025-10-10
医麦客2025-10-10
医麦客2025-10-10
正大制药订阅号2025-10-10
烟台毓璜顶医院202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