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金链枯竭、公司破产
公司状态:已被法院受理破产申请,核心资产已抵押,资不抵债
停产时间:2025年2月初至今
员工欠薪:拖欠130余名员工工资、社保等费用约917万元
税务欠款:拖欠税款及滞纳金约401万元
司法案件:涉及执行案件54件,执行标的总额约6.7亿元
据赣州市破产管理人协会公告,江西润泽药业的经营危机2025年初显现。其因负债严重,流动资金枯竭,2025年2月初至今已停产,并拖欠130余名员工工资、社保费用及医保费用共计916.98万元(不含滞纳金),欠付税款及滞纳金共计400.97万元。
目前赣州两级法院涉润泽药业公司执行案件共54件,申请执行标的款本金总额共计67064.21万元,涉及政府代偿439.5万元。
润泽药业名下核心资产已失去流动性,名下土地、厂房、机器设备等主要资产已被设定抵押,且经核算已达到“资不抵债”标准,符合破产清算法定条件。
因润泽药业目前持有的90个生产批件号、4个药包材注册号,仍然有巨大的市场价值,存在重整可能性。
二、低价中标的反噬
2024年,南昌组织省内集采,涉及11个地级市,采购周期为2025年一整年。润泽药业以100ml:0.9g氯化钠注射液每袋中标价1.05元的价格中标,仅为第11批国采大容量注射液兜底价(2元/瓶)的50%。
“最低价”中标,虽然拿下本地市场份额,但毕竟大输液行业利润本来就低,再加上如此低的价格,基本毫无利润可言。
2025年6月,根据江西省药监局公告,江西润泽药业有限公司因企业自身原因,向省药监局报告停产。
业界传言:润泽药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在地方联盟集采中不理性报价,“超低价中标”,导致企业生产运转无法维持,只能选择破产。
润泽药业是近期第三家公开报道在集采中选后走向破产的医药企业,此前9月3日,天津市医药采购中心官微发布公告称,在省际联盟骨科创伤项目中选的两家企业—常州大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和常州市康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均已破产,无法继续供应中选产品。
三、后续集采的警示
2025年9月20日,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文件(GY-YD2025-1)》公告,本次集采涉及55个大品种。
江西润泽药业的破产案例,可以说为即将开展的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采提供了一个非常及时和深刻的警示。它直接印证了国家医保局在新一轮集采中强调的“反内卷”原则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润泽药业的案例以及第十一批集采的规则调整,正在给所有药企传递清晰的信号:
- 成本控制与长期战略成为核心:集采不再是“一锤子买卖”,企业需要具备精确的成本核算能力和长远的市场战略,过去那种先以超低价抢占市场、再想办法的经营思路已经行不通了。
- 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反内卷”规则实际上提高了参与集采的门槛,资源会更多地向具有规模优势、技术实力和稳定供应能力的头部企业集中,这对于整个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是有益的,但中小型企业将面临更大的转型压力。
- 竞争维度更加多元化:未来的集采竞争中,价格固然重要,但产品质量、产能保障、品牌信誉等因素的权重将会上升,企业需要从“价格战”转向综合实力的比拼。
总而言之,润泽药业的破产像是为一幅即将完成的画作添上了关键的一笔,让集采规则优化的方向变得更加清晰。
第十一批集采的“反内卷”措施,旨在引导行业从恶性价格竞争回归到保证质量、稳定供应的正轨上。
文章来源:蒲公英Ouryao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E3feC3wYnPH4DR73ltr2og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