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客服电话

400-9696-311
医药数据查询

绿谷医药裁员八成,核心AD药物GV-971审批遇阻陷生存危机

绿谷医药 甘露特钠胶囊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 创新药
药通社
07/15
830

据“深蓝观”消息,近日,绿谷医药科技(以下简称“绿谷”)内部召开全国销售线上会议,宣布全国销售最后工作日定在7月30日,仅留小部分员工继续支持临床即时检验(Proof of Concept Trial,简称PoCT)。

这意味着,继全面停工停产后,绿谷在全国的1000多名员工中,近八成又将面临裁员。这一消息不仅让员工措手不及,也让外界对绿谷的未来充满了担忧。

绿谷此次裁员的直接原因是其核心产品——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甘露特钠胶囊(编号GV-971,以下简称“971”)的生产许可问题。971的药品注册证于2024年11月2日到期,自那时起,该药物便不能再生产。

2019年11月,971(甘露特钠胶囊)获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上市,用于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该药以海洋褐藻提取物为原料,是国内自主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背后有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当时获批,是因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复杂、病程长、治愈难,急需新药,而971为患者提供了新选择。但获批时,国家药监局要求申请人上市后继续开展药理机制、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并按时提交试验数据。

一般来说,药品注册证书有效期为五年,持有人需在有效期届满前六个月申请药品再注册。

尽管绿谷早在2024年5月就开始向国家药监局递交材料,申请新的许可批件,但审批过程并不顺利。2024年10月,NMPA要求绿谷进一步提交补充材料,审批节奏进一步放缓。到了2025年,971仍未重新获批,库存耗尽,导致公司无药可售,最终不得不采取裁员措施。

971自附条件上市以来,一直备受争议。作为17年来全球首款上市的阿尔茨海默病新药,971的治病机制和临床试验结果一直未被主流学界完全认可。其附条件上市的要求包括提交2年大鼠实验的无致癌性结果报告,并继续进行药理机制和长期安全性有效性研究。尽管绿谷已提交相关报告,但药监部门对971的审批依然非常严格,要求重复三期安慰剂双盲对照临床试验。

此外,971的国际三期试验自2022年因疫情和现金流问题停摆后,尚未重启。绿谷为研发971已投入近40亿元,但公司利润尚未打平,还欠下数亿元债务,房产被抵押,甚至出现了融资租赁的法律纠纷。在这种情况下,绿谷的资金链面临巨大压力,裁员成为其无奈的选择。

绿谷的裁员消息让众多员工感到不安。许多销售人员在5月被告知停工停产3个月,仅发放最低工资,如今却突然接到裁员通知。裁员赔偿标准为“N”,即没有额外补偿,因为公司提前30天通知了员工。这对许多员工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尤其是那些将绿谷视为长期职业发展平台的员工。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绿谷依然在努力争取971的重新获批。公司一直在积极与药监部门沟通,参加专家评审会并答辩,希望尽快完成审批。然而,971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审批过程的复杂性和严格性。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药监部门对971的审慎态度是出于对其全球声誉的考虑,毕竟这是一款“first-in-class”的创新药。

想要解锁更多药物研发信息吗?查询摩熵医药(原药融云)数据库(vip.pharnexcloud.com/?zmt-mhwz)掌握药物基本信息、市场竞争格局、销售情况与各维度分析、药企研发进展、临床试验情况、申报审批情况、各国上市情况、最新市场动态、市场规模与前景等,以及帮助企业抉择可否投入时提供数据参考!注册立享15天免费试用!

甘露特钠胶囊*点击下方数字查看更多药品相关数据
  • 全球药物研发信息
    -
  • 中国药品审评信息
  • 中国药品批文
    -
  • 药品招投标
  • 全球临床试验
    -
  • 中国临床试验
  • 一致性评价
    -
  • 美国FDA批准药品
    -
<END>
*声明:本文由入驻摩熵医药的相关人员撰写或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摩熵医药的立场。
AI+生命科学全产业链智能数据平台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 暂无评论

    摩熵医药企业版
    50亿+条医药数据随时查
    7天免费试用
    摩熵数科开放平台
    十五五战略规划
    专利数据服务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