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据外媒报道,辉瑞已经终止CD47 项目中maplirpacept(前身为TTI-622)与化疗药物来那度胺(lenalidomide)联合用于复发或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2期研究。发言人表示,终止该研究是由于“招募受阻,并非安全或疗效翻车”。此外,公司仍在几种血液恶性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中测试该药。
TTI-622是2021年辉瑞斥资22.6亿美元收购Trillium公司而获得的第2个CD47项目,另一个是TTI-621,此前辉瑞已经停止TTI-621的开发,这意味着辉瑞收购而来的两条CD47路线全部按下暂停键。
CD47是细胞表面的“don’t eat me”信号,肿瘤通过它向巨噬细胞发送“我是自己人别吞我”的假象。maplirpacept采用SIRPα-IgG4 Fc融合蛋白设计,一边阻断CD47-SIRPα配对,一边通过IgG4弱Fc激活温和吞噬;更关键是工程化后对红细胞亲和性极低,理论上可避开贫血副作用 。正因这个差异化卖点,辉瑞才敢豪掷重金接盘。
TTI-621 和 TTI-622 结构
CD47 曾经是新癌症药物的有前途的靶点。但近期,国外CD47赛道哀鸿遍野:ALX Oncology的evorpacept先后在MDS、AML、胃癌等多项Ⅱ期失利,公司被迫裁员、砍管线;
更早之前吉利德斩掉了57亿美金买来的magrolimabⅢ期项目,因安全事件被FDA叫停临床研究,随后治疗无效、安全性不足等问题持续发酵,在2023年,两项治疗血液瘤的临床研究暂停,再到2024年4月,吉利德宣布彻底放弃Magrolimab的6项实体瘤研究;
另外,之前艾伯维与天境生物就CD47抗体Lemzoparlimab的合作协议,也随着艾伯维以“战略调整”原因退出,使天境生物重获CD47抗体的全球权益,得以继续探索Lemzoparlimab未来的开发机会。
总结
尽管前路艰难,CD47研发仍存希望,国内biotech新一代药物的设计逻辑正在颠覆传统路径,成为CD47的曙光。
其中宜明昂科靶向CD47的IMM01(timdarpacept/替达派西普)则是最大的看点之一,主要针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HL)和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3个适应证。
而康方生物的AK117,作为一款不诱导红细胞凝集的CD47阻断抗体,在红细胞凝集试验中其在高达3000nM的浓度下也不诱导红细胞凝集(Hu5F9-G4在低至4.1nM的浓度下可诱导),在成药性上无疑是颇具希望的。
除此之外,目前CD47靶点上,我国诸多药企在开发双抗路线,如信达布局了CD47/PD-L1双抗,康方布局了Claudin 18.2/CD47双抗,德昇济医药布局了HER2/CD47双抗…有望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保持一定的肿瘤杀伤效果。
在吉利德、ALX等先行者的不断试错后,国内biotech的差异化路径或将重新定义这一靶点的未来。正如PD-1历经十年坎坷终成基石,CD47的“黎明前的黑暗”或许正是破晓的信号。
想要解锁更多药企信息吗?查询摩熵医药(原药融云)数据库(vip.pharnexcloud.com/?zmt-mhwz)掌握药物基本信息、市场竞争格局、销售情况与各维度分析、药企研发进展、临床试验情况、申报审批情况、各国上市情况、最新市场动态、市场规模与前景等,以及帮助企业抉择可否投入时提供数据参考!注册立享15天免费试用!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