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官司打了两年,7月18日,终于落定。
昨日,振东制药发布公告,已按《裁决书》向北京朗迪制药支付完成人民币5亿元,所有争议全部勾销。
至此,朗迪和振东,这对曾经相互成就的合作伙伴,彻底分道扬镳。
事情可以从2021年说起。
彼时振东刚将朗迪以58亿元卖给方源资本。交易完成后,双方签了十年委托生产协议,由振东继续为朗迪代工碳酸钙D3相关产品。
这原本是一笔双赢的生意。据焦点报道,振东董事长李安平曾在内部会上提到:
“2016年振东制药以26.46亿元收购朗迪制药,当时被行业称为“一次最不靠谱的收购”;
2021年振东制药以58亿的价格出售朗迪,净资产溢价近20倍,被誉为“医药行业最成功的收购案例”。
那时的朗迪,是振东的骄傲。两年后,骄傲成了官司。
2023年,北京市市场监管局通报,2021年2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振东代工的朗迪钙被查出32批次不合格。朗迪被罚款1.4亿元、停产整顿。
随后,朗迪起诉振东,指其未尽委托生产义务,索赔14.67亿元,最终仲裁定赔5亿。
抛开官司,朗迪钙这个品种本身很有看点。
碳酸钙D3制剂属于OTC产品,药店市场远大于医院。自 2020 年起,药店端市场规模始终在 50 亿以上,医院端则徘徊在十几亿。
更值得一提是,这类产品至今仍无参比制剂,意味着短期内基本不会有新入局者。市场份额稳定,竞争者主要集中在三家:赫力昂(钙尔奇)、朗迪制药(朗迪)、美国安士(迪巧)。
图:19年-24年H1,碳酸钙D3制剂药店端市场分析
这是个典型的“品牌市场”——技术壁垒不高,拼的就是定位和营销,得品牌者得天下。
2016 年,振东收购朗迪后重新包装。钙尔奇、迪巧主打“进口品质”,朗迪则从“适合中国人体质”切入,瞄准中美膳食标准差异,推出“500mg 钙 + 200 VitD”配方,再配上果味咀嚼片,走差异化路线。凭借着一句“朗迪钙=适合中国人体质的钙”,朗迪钙销量一路走高。
2020 年,首次超过钙尔奇,登顶药店端销量第一,并维持领先到 2022 年。
那几年,朗迪钙几乎是振东的代名词。李安平亲自拍广告,行业称之为“中国钙王”。
2021年,振东将朗迪品牌打包卖给方源资本。可惜振东江山打下了,方源没守住。收购方未能延续品牌势能,从2021年起,朗迪钙开始下滑。与此同时,钙尔奇连续反弹,步步紧逼。
2023年第四季度,振东代工产品被曝不合格,朗迪钙市场直接塌方。同年,钙尔奇重夺第一。
到了2024年上半年,朗迪钙销量同比下滑 94.4%,预计全年销售额难破1个亿,排名几乎跌出前十。
这个曾经的“中国钙王”,算是在方源资本手上落幕了。
回看这个品种的品牌营销,振东找到的宣传点非常巧妙,结果也很成功。如果没有这些波折,说不定也是段神话,可惜没如果。
“朗迪输了品种,振东赔了钱,B证和C证,没有一个是赢家。”
这场官司,也几乎画上了MAH制度的句号。
从2016年试点到今天,MAH 走过近十年,CRO做研发、B证持有产品、C证做代工,轻资产、快上市、高毛利。曾几何时,也是行业最热的宠儿。
但这个制度其实一开始就埋着风险:产品责任在持证人,生产控制却在他人。
一旦出事,就靠着一张质量协议、委托合同,责任、赔付方式、追责能否分的明白?没出事的时候靠的是信任和人情,出了事还得靠合同。
合同之外无退路,风控不到位,只能用真金白银买单。
朗迪与振东,不过是 MAH 后时代的一个注脚。
想要解锁更多药企信息吗?查询摩熵医药(原药融云)数据库(vip.pharnexcloud.com/?zmt-mhwz)掌握药物基本信息、市场竞争格局、销售情况与各维度分析、药企研发进展、临床试验情况、申报审批情况、各国上市情况、最新市场动态、市场规模与前景等,以及帮助企业抉择可否投入时提供数据参考!注册立享15天免费试用!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