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4日,蒲公英Ouryao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标题为《首家中选企业宣告破产》的文章。文中写到在省际联盟骨科创伤项目中选的两家企业——常州大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和常州市康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均已破产,无法继续供应中选产品。
看完文章,笔者突然想到近年时常出现的集采断供问题,截至2025年8月,国家已经组织了11批集采,纳入490多种药品,平均价格降幅超一半,让无数患者切实感受到了药价降低带来的实惠,医保基金的压力也得以减轻。
可在这看似一片向好的局势下,药品集采中标后却断供的现象,如同一颗扎眼的钉子,刺痛着患者、医疗机构、医保部门,也让整个医药行业为之震动。
一、断供影响及原因
1、断供影响
第一、对于患者而言,药品断供可能意味着治疗的中断,病情的延误。更有甚者,一旦药品断供,患者治疗计划被打乱,可能危及生命。
第二、从医疗机构角度看,断供使得临床用药计划被打乱,医生需要重新为患者调整用药方案,增加了医疗工作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同时为了应对断供,医院需要重新采购其他替代药品,这不仅增加了采购成本和管理成本,还可能面临药品质量和价格不稳定的问题。
第三、医保部门也面临着巨大压力。药品集采的初衷之一就是通过以量换价减轻医保基金负担,实现医保资源的合理利用。但断供事件频发,使得医保部门的政策目标难以实现,还可能导致医保基金的不合理支出。毕竟,为了保障患者用药,医保部门可能需要支持医疗机构采购价格更高的替代药品,这无疑与集采的初衷背道而驰。
2、断供原因
第一、产能瓶颈,计划赶不上变化。药品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到成品检验,每个环节都可能影响产能。在集采中标后,企业可能面临订单量大幅增加的情况,如果前期对产能预估不足,就容易出现供应短缺。而且一些药品的生产还受到原料供应的限制。
第二、成本考量,利润微薄动力不足。虽然药品集采以量换价,企业能够获得稳定的大订单,但如果中标价格过低,企业的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甚至出现亏本生产的情况,这无疑会削弱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考虑生产成本、运营成本、研发成本等多方面因素,若集采中标价无法覆盖这些成本,企业可能会在供应上有所保留,甚至放弃供应。
第三、企业重视不够,内部管理混乱。部分企业在参与集采时,过于注重中标带来的市场份额和品牌效应,却忽视了自身的供应能力和管理水平。内部生产计划安排不合理,供应链管理混乱,质量把控不严格等问题层出不穷。一些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一旦遇到生产故障、原料短缺等突发情况,无法迅速做出反应,及时调整生产和供应计划,导致断供情况的发生。
二、应对策略
第一,对于药品生产企业而言,需要强化产能规划,提升管理水平。
药品生产企业在参与集采前,应充分评估自身的产能和供应能力,结合市场需求和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加大对生产设备的投入和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能。建立稳定可靠的原料供应渠道,与优质供应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确保原料的稳定供应和质量安全。
同时,要加强内部管理,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建立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加强生产部门、销售部门、采购部门等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实现信息共享,确保生产和供应的顺畅。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生产故障、原料短缺、市场需求波动等突发情况,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及时调整生产和供应计划,保障药品的稳定供应。
第二,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完善政策体系,加强监督执法。
政府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药品集采政策体系,优化招标采购流程,科学合理地确定中标价格,充分考虑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合理利润空间,避免出现中标价格过低导致企业无利可图的情况。
加强对企业生产和供应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常态化的监管机制,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企业生产、库存、配送等环节的实时监控,及时掌握企业的供应动态。加大对断供企业的处罚力度,提高企业的违约成本,除了现有的失信评定、中止挂网资格、取消参与集采资格等处罚措施外,可以考虑增加经济处罚,如罚款、赔偿医疗机构和患者的损失,甚至于追究相关人员刑事责任等,形成有效的威慑力。
第三,对于医疗机构而言,加强沟通协作,优化库存管理。
医疗机构作为药品的使用单位,应与药企和医保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反馈临床用药需求和药品使用情况。在药品采购过程中,要合理确定采购量,避免出现采购量过大或过小的情况。加强与药企的合作,共同探讨解决药品供应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优化库存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库存预警机制,根据药品的使用情况和供应周期,合理控制库存水平,避免出现库存积压或缺货的情况。加强对药品质量的验收和管理,确保采购的药品质量合格、安全有效。
总结
药品集采中标却断供的问题,是一个涉及多方利益和多个环节的复杂问题,需要药品生产企业、监管部门、医疗机构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只有保障药品的稳定供应,才能真正实现药品集采政策的目标,让患者用上质优价廉的药品,推动医药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笔者希望在未来,药品断供的现象能越来越少,患者的用药需求能得到切实保障,医疗改革的成果能真正惠及每一个人,并且真正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提及的要保证药品安全、可及。
文章来源:蒲公英Ouryao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